不久前,查出左下肺5cm占位的程女士,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无锡分院(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)顺利完成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手术。她的主刀医生是从上海瑞金医院来的胸外科主任李鹤成,每月定期来无锡看诊和手术,让她不用奔波上海就享受到顶尖诊疗。她感慨地说:“在这里治疗,就跟住进上海瑞金医院一样。”
这家已开业六年的医院医疗品质持续跃升,日前挂牌三级乙等综合医院。上海瑞金总院“候鸟专家”送来顶尖技术,新投入的AI诊疗工具让看病更高效,400多家企业员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定制化健康服务……“‘无锡看病、瑞金水平’的承诺正在成为现实。”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说。
“瑞金-无锡”一体化,双向转诊解难题
“没想到在无锡就能凑齐上海瑞金医院好几个科室的专家!”说起88岁父亲姚老伯的救治,子女很感动。去年年底,姚老伯因股骨颈骨折入院,检查发现还合并硬膜下血肿、严重冠心病等多种老年病,手术风险极高。分院立刻启动瑞金医疗体系应急响应,4小时内就通过远程系统召集了沪锡两地十余个专科的专家,一场跨越120公里的“云端”多学科会诊很快展开。
在总院专家全程指导下鼎宝融,无锡分院医疗组顺利为患者实施了“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”,30分钟完成手术,患者生命体征平稳。“这正是‘一体化运营’在危重症救治中的优势。”瑞金医院无锡分院院长邵洁说。
这样的双向协同很常见。2019年开业至今,无锡分院的临床学科带头人、执行主任等多由上海瑞金总院专家及骨干担任,近500名上海瑞金的医生定期来锡坐诊。
技术扎根落地,家门口有了“金字招牌”
邵洁介绍,以打造家门口的“瑞金医院”为目标,瑞金医院李鹤成、刘军等17个瑞金名医工作室相继在无锡落地。在专家带教下,152项瑞金新技术、新方案在这里扎了根,81项成了常规开展的项目,像脑起搏器技术、电磁导航气管镜技术等都能在这儿做。
如今鼎宝融,骨科微创手术、放射介入科精准治疗成了无锡百姓常念叨的“金字招牌”:四级手术占比提升到17.42%,2025年上半年1963台手术中,超四分之一用了微创技术。
依托总院优势学科,分院在老年难治性血液病诊治上口碑很好——总院一床难求时,无锡分院不仅能让患者见到瑞金大专家,还能及时接受治疗。去年引进的血液内科著名专家李军民担任分院副院长,带来了骨髓移植等高端技术;“带瘤生存”的理念也让患者能长期缓解。针对老年人多的特点,分院在老年认知问题上深入研究,还组建多学科团队为高龄老人手术保驾护航。
从厂区到社区,健康服务跟着人走
作为区域医疗龙头,瑞金无锡分院的“邻居”有不少知名“大厂”,两年间就对接了439家重点企业,把健康服务送到了厂区。在无锡高新区某电子企业,员工小张最近在厂区的智能云医务室体验了便捷服务——这种从“企业医务室到智能诊室”的创新模式,让问诊不用再跑医院。
这背后,从瑞金总院引入的“数字医学系统”功不可没:智能体检分析系统把报告生成时间从3天缩到1分钟;内镜智能辅助工具能实时标出可疑病灶;静脉血栓预警系统已帮 2000多名住院患者避开了风险。
而在新吴区医联体的五大中心里,基层医院送来的近8000份标本很快完成检测,700多例影像检查通过远程系统完成诊断,双向转诊的患者比之前多了13.43%,真正实现了“数据多跑路,患者少跑腿”。医院还牵头建设新吴区区域协同医疗网络,实现影像、检验、病理数据互联互通,跨院调阅量同比增长397倍。
产业科研联动,新药新械更快惠及患者
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长三角,无锡分院既是科研成果转化的“试验田”,也是产业合作的“连接器”。瑞金医院长三角健康研究院院长曹亚南介绍,总院的发明专利、研究成果,能在无锡高新区找到好的转化基地;当地器械、体外诊断企业的新产品,也能在这里做临床研究,形成“研发-临床-产业”的闭环。
2025年5月,无锡分院完成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后,神经内科、血液内科很快启动了首个临床试验项目,为本地药企搭起“研发-临床”无缝衔接的平台。此外,医院还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合作,在新药研发技术上深耕;建设先进蛋白质组学平台,既支撑自身研究,也为新药研发提供支持,助力当地生物医药产业“出海”。
“值得一提的是,瑞金海南医院依托乐城先行区先行先试政策,无锡分院则通过和瑞金海南医院联动鼎宝融,让‘救命药’不再难寻,越来越多国际创新设备、器械正在加速惠及无锡市民。”邵洁表示。
天弘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