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到日本企业 HR 在招聘会上给年轻人鞠躬的视频时端盛康优配,我差点以为看错了。
西装革履的用人单位HR在招聘会上跪着发招工简介。
这场景放在 30 年前,简直是天方夜谭 —— 那时候的日本,博士开出租车、硕士端盘子是常态,大学生找工作比登天还难。
日本用 30 年,硬生生熬干了学历泡沫。
这个过程有多痛?现在的我们,或许能从里面看到些值得警惕的东西。
一、90 年代的日本:大学生成了 “最不值钱的商品”
展开剩余85%1990 年的日本,藏着一代人的噩梦。股市一年跌了 39%,270 万亿日元的财富蒸发,企业倒闭数量突破 1 万家。
偏偏这时候,日本迎来了史上最汹涌的毕业潮 —— 第二批婴儿潮出生的年轻人,每年有 200 万应届生涌入市场,碰上企业裁员潮,简直是 “雪上加霜”。
我在纪录片里见过当时的场景:东京的就业中心挤满了穿西装的年轻人,手里攥着简历,脸上是掩不住的焦虑。
有个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,投了 500 份简历都石沉大海,最后去便利店当收银员,夜班时对着货架发呆。
那时候的 “高学历”,反而成了负担。
1993 年到 2004 年进入社会的年轻人,被称为 “就业冰河期世代”,应届大学生就业率最低跌到 55%。
博士开出租车、硕士送外卖成了新闻里的常见标题,甚至有企业招清洁工,要求 “本科以上学历”—— 不是需要多高的文化,只是因为 “应聘者太多,挑着捡都来得及”。
有个 1995 年毕业的东京大学学生回忆:“我们班 30 个人,10 个考公失败,8 个考研落榜,剩下的要么啃老,要么去做不需要学历的零工。
那时候才明白端盛康优配,学历这东西,经济好的时候是光环,经济差的时候就是张废纸。”
二、30 年后反转:企业跪求年轻人,98% 就业率的背后是 “人口惨状”
谁也没想到,30 年后的日本会反过来 ——2024 年大学生就业率飙到 98.1%,企业为了招人,使出浑身解数:
新员工入职就发 100 万日元(约 5 万人民币)奖励; 中小企业 HR 在招聘会上跪地求简历,喊着 “只要你来,啥条件都好谈”; 零经验、没技术也没关系,企业说 “我们手把手教,只求你肯来”。这哪是招员工,简直是 “抢人”。
但这光鲜的就业率背后,藏着扎心的真相:2024 年日本出生人口仅 72 万,死亡人口却有 161 万,一年少了 89 万人。
说白了,不是工作变多了,是年轻人太少了 ——30 年里,两代人陆续退出职场,才腾出这些岗位。
更有意思的是年轻人的态度。
日本调研显示,47.5% 的新员工想在 3 年内辞职,54% 的人说 “可能干满一年就走”。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求 “稳定”,反而更在乎 “工作有没有意义”。
有个 00 后女生拒绝了丰田的 offer,去做宠物殡葬师,理由是 “每天和数字打交道太无聊,我想做能让人感到温暖的事”。
这场景多魔幻:企业跪求年轻人上班,年轻人却挑挑拣拣。
说到底,不是学历突然值钱了,是劳动力供需彻底反转了 ——30 年的少子化,终于让 “大学生” 从 “过剩品” 变回了 “稀缺品”。
三、日本的今天,给我们提了个醒:学历泡沫破了之后,拼的是什么?
看着日本的故事,再想想我们自己:2025 年高校毕业生 1222 万,专科生就业率(56.6%)比博士(40.2%)还高,“学历通胀” 越来越明显。
但和日本比,我们有个优势:新能源、人工智能、芯片等新兴产业还在高速发展,这些领域缺的不是 “学历”,是能解决问题的人。
日本的教训里,藏着三个值得琢磨的点:
1. 学历泡沫总会破,别把文凭当 “铁饭碗”
90 年代的日本大学生,以为 “名校毕业就能高枕无忧”,结果碰上文凭通胀,只能 “向下就业”。现在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情况:有人拿着 985 文凭,却在岗位上做着初中生就能干的活,时间久了,连专业技能都丢了。
就像华为 “天才少年计划” 里的那些人,有三本院校的毕业生、有双非院校的 AI 研究员,他们靠的不是文凭,是能写出核心代码、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。
2. 产业升级快的地方,才有 “真机会”
日本当年的问题,除了劳动力过剩,更因为产业升级慢 —— 中小企业被 “僵尸企业” 挤占资源,新兴产业没起来,只能消化低技能岗位。
而我们现在,新能源汽车厂招技术工人,月薪能到 1.5 万;AI 训练师、芯片测试员这些新兴职业,缺人缺到 “只要会基础操作就收”。
有个学机械的专科生,毕业后去了宁德时代,跟着师傅学电池封装技术,现在成了车间组长,月薪比同届的本科生还高。他说:“在学校时觉得专科没面子,现在才明白,能在新能源厂里摸到真设备,比在写字楼里当‘文员’强多了。”
3. 年轻人早晚会明白:“有意义的工作” 比 “体面的工作” 更重要
日本 00 后宁愿做宠物殡葬师、露营规划师,也不愿进大公司当 “螺丝钉”,这其实是个信号:当基本温饱不愁后,人总会追求 “自我价值”。
我们现在也有这样的趋势:有人放弃大厂 offer 去开民宿,有人辞掉公务员去做非遗传承,他们未必赚得多,但眼里有光。
最后想说:别等 30 年,现在就该想明白的事
日本用 30 年熬干了学历泡沫,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:经济好的时候,文凭能帮你 “锦上添花”;经济转型的时候,能力才能让你 “雪中送炭”。
对普通人来说,与其纠结 “学历够不够”,不如多想想这三件事:
学个 “硬技能”:不管是编程、护理还是汽修,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本事,永远不会过时; 盯着 “新机会”:新兴产业里的岗位,竞争小、需求大,哪怕起点低,熬几年也能成 “老人”; 别怕 “不体面”:现在送外卖的可能在研究 “路线算法”,开网约车的可能在拍 vlog 攒粉丝,职业没有高低,能把小事做出价值,就是本事。日本的今天,未必是我们的明天,但它至少提醒我们:学历这东西,就像船票,能带你上船,但能不能在船上站稳,还得看你有没有力气划桨。
你觉得我们会重走日本的路吗?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端盛康优配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弘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